首页 币圈新闻 区块链续章:何以上升为国家战略?何以重新开局和监管?

区块链续章:何以上升为国家战略?何以重新开局和监管?

本文力求用日常语言来解析这个行业,看看“区块链+”将如何发生,有哪些可能的方向与我们相关,又有哪些局限和值得警惕的领域。

侧写:区块链行业历史如何?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第一次直面区块链行业是2014年前后,作为曾经的密码学专业人士,当时对基于这种网络结构创新构建的商业模式将信将疑。

中国区块链行业的早期从业者和信仰者主要从主流数字货币的增值上获得了收益,到以太坊问世,ICO逐渐兴起,也带来这个行业的灭顶之灾。如今网络可考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2009年1月4日,第一枚比特币问世;

2009-2010年,“星空”挖得8000多比特币(后投资北航博士张楠赓的矿机);

直到2011年中国仅有少部分先锋接触了比特币,这一年中国第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和第一家比特币导航网站相继成立,2011年底吴忌寒翻译了比特币白皮书,徐明星在美剧《傲骨贤妻》中听说比特币并开始创业;

2012年7月,网名“烤猫”的爱好者在比特币官方论坛众筹生产矿机(吴忌寒参与投资);

2013年10月,吴忌寒和詹克团创办比特大陆,2013年底徐义吉、达鸿飞等在上海成立比特创业营,几乎同时央行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之后几天Vitalik Buterin(人称“V神”)发布以太坊白皮书;

2014年7月,以太坊ICO募得三万多个比特币(以太坊为ICO提供了便利,传入中国后开启了ICO热潮);

2016年,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国家信息化规划》;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代币融资项目(俗称“九四事件”);

2018年1月,真格基金徐小平在被投项目CEO群内号召大家拥抱区块链的对话截图在网上流传,2018年2月11日玉红等人建立“3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群集聚行业内外投资人、企业家、明星等探讨区块链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7月,曾有“中国比特币首富”之称的李笑来录音泄露行业内诸多不规范操作,2018年8月区块链自媒体被大规模封号,行业进入蛰伏期,偶尔随着国际争端格局略有起伏。

这个行业的风云人物当属火币李林、OK集团徐明星、币安赵长鹏/何一、区块链网络/节点资本杜均、比特大陆詹克团/吴忌寒、以太坊V神、硬币资本李笑来、薛蛮子等莫属,以及去年自杀的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后来江山代有才人出,美图、快车、迅雷、ofo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身影亦闪现其中。

几年来,这些人选择不同,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故事,如今局面也各有千秋。举几个例子:

迅雷是中国传统互联网公司里和区块链命题结合最紧密的一家,今年中标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联盟链开发项目。

火币应属区块链新贵中主流化转型最为成功的一家,今年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桐城控股并更名为“火币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初步借壳成功,李林本人也应邀出席了刚刚结束的2019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

旅游卫视主持人何一2014年加盟OK集团,2015年底进入一下科技,2017年8月又转身和前OK搭档赵长鹏创立币安,因“九四事件”出走海外,转战日本、马耳他,并在2018年2月将赵长鹏送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后者成为这一期世界虚拟货币富豪榜上唯一进入前三的华人。

和币安同期成长起来的还有90后创业者孙宇晨,他重新回到这个曾经布道的行业,发挥出在互联网积攒的人脉资源和营销势能,一路突围闯进全球数字货币市值前十,并因今年巴菲特午餐一时备受关注,也经历了一番风波和无数质疑。

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区块链行业成为备受瞩目的新贵产地,共输送8位年轻的富豪,累计财富达521亿,其中3人为85后,是上榜的85后富豪最多的行业。年轻富豪、百亿财富成为吸睛的话题。而行业内的人心知肚明,那些大量持有数字货币的、或低调潜伏的大佬都尚在水面之下。

神侃:区块链何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行业内外普遍将这次讲话作为“区块链”新浪潮的开端,比特币价格应声上涨30%,知名区块链行业媒体“火星财经”平台流量涨了三倍。一时间,腾讯、京东、蚂蚁金服、华为、中国平安等平台的区块链战略受到瞩目,中国电网、人民党建云等国有单位的响应也引起关注。截至10月28日,共有超过50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区块链相关业务。

虽然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这两年时时提及,但也因ICO的负面效应有所克制。为何在这个时间点宣布为国家战略呢?我们暂且略作探讨。

2019年应会是载入人类文明史的一年,这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发布实体清单不断扩大对华商贸和技术遏制,提高移民门槛四处树敌,特朗普凭借放弃全球领袖而做美国人民救世主的宣言而获得拥趸的持续支持。美国正在丧失全球英雄主义梦想的感召力,采取更直接更不加修饰的方式与各国对话。

反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亚洲文明大会、建国70周年大庆等重要战略和场合,以及在贸易摩擦、香港事件中不卑不亢的态度,主动出击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正在力图重构以中国传统文化形象为根基的新文明灯塔。此处,对于今年全国范围各阶层的爱国主题教育,规模和气氛也可谓空前。

但是美国自从接棒英国成为全球霸主以来,以科技和金融两大抓手抽取全球增长红利,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互动模式。而中国近年除了对科技领域不遗余力地鼓励和投入外,金融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布局和尝试,包括亚投行、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但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绝非一日之功。而区块链恰恰集合了“科技”和“金融”两大要素,站在了“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咽喉上,难以回避。

再看回美国,脸书(Facebook)的加密货币项目Libra虽然一波三折,但是仍然在博弈和较量中透露出不少信息——与中国有关的信息。10月23日,脸书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参加了6个小时的听证会,明确指出“需要考虑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如果中国的金融系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标准,那未来美国很难实施制裁和各种保护措施。”早在今年7月,脸书区块链子公司负责人就提出Libra将在中国与支付宝、微信支付进行竞争。

如今的世界金融和经贸体系,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导构建的,过去的中国努力站上了谈判桌,不断提高话语权,但我们尚未获得制定新规则的资格。

说回中国,从2016年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开始,到2019年传导到市场上的上市质押爆仓、产业结构调整、互金等产业转型,以及取消部分产业的补贴、要求银行提高普惠金融力度、鼓励新国潮和脱需向实,用管清友老师的话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出清”,并且已经进入出清十二时辰的“午时”,包商银行信用风险被银保监会接管,实力雄厚如诺亚财富也被曝踩雷,光大资本海外项目触礁,中信资本私募产品传出兑付危机,先锋集团董事长海外“暴毙”……

对于老百姓来说,切身有体会是房产流动性降低、P2P爆雷、猪肉涨价、教育机构跑路、外汇管制、公司裁员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企业减税、推迟房产税、扶贫、推广城乡医保,以及爱国教育、科学家和各领域杰出贡献榜样的宣传,不断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对未来的信心。

倘若一种新技术有望让中国获得重新制定世界级核心游戏规则的机会,并且企业家和老百姓可以发挥创造力获得财富,那么它就是适逢其时的。恰好“区块链”正是此时我们需要的一面旗帜。

受此消息影响,迅雷股价3天涨了200%,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逾100只区块链概念股涨停,区块链版块市值一天增加超过千亿元,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数据显示,仅这一天关于区块链的互动问答超过上半年总和,消息公布后48小时,区块链概念股已超过1000只,市场对于重大题材的渴求可见一斑。

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尚待时日,它的应用领域也有待挖掘,而“发币”和“挖矿”作为区块链造富的利器,仍然是国家并不鼓励的领域。

作为区块链应用的重要领域——金融产业,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盛松成教授也曾明确指出,“每个区块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不能像网络那样无穷大,把它应用在金融领域,反而会降低效率”,实际上稍有理性的人去思考,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处理,必然会以牺牲一定“效率”为代价……那么,这项技术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答案尚待时日。

押题:区块链行业如何重新开局?

这一轮区块链风潮如此强劲,势必要发生一些事情,催化出一些“区块链+”的产业和企业,那么不妨预测一下区块链的哪些分支将有望率先产业化落地呢?

区块链的应用性可归结为五大技术特征:分布式、加密性、可追溯、价值传递和机器信任,就这五大特征分别展开来说,可能与实体产业发生的各种应用包括:

分布式:用分布式(选举节点或权威节点)代替过去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会有两个好处——避免数据霸权和避免数据丢失,也就是防止掌握数据的强势一方说了算,或者集中存储数据的单个点出问题;但是也有缺点,比如效率低、成本高,毕竟过去存在一个地方,现在要同时存在多个地方,可想而知。这里有个衍生问题,就是数据的调取权限如何管理,以及成本算在谁头上。

加密性:通常而言分布式会面临更多的数据泄露风险,但是由于区块链的数据和安全算法有紧密的结合,对冲了这个风险,并且有望防止数据被商业贩卖。也就是说,基于区块链搭建的系统,是有机会形成一套用户授权甚至用户参与利益分配的数据调取模型的,但是服务方是否有意愿来搭建呢?这就看商业模式如何设计了。另外,每个区块是有限的,大数据是否都在区块里,还是仅用区块来作为数据头?如果是后者,加密性是有待商榷的。再者,这个特征对于保护隐私是有帮助的,但是和监管如何兼容,如何防止反洗钱等问题,仍然需要一些结构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显然也是以牺牲隐私性为代价的。

可追溯:区块链构造了一个有顺序的存储关系和时间戳,仿佛每个数据段都过“海关”盖了“戳”,可以有“时间证人”,有一定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这个特征可以应用在诸多“登记性业务”上,比如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拍卖交易、合同签订,甚至婚姻关系等。甚至有人畅想用区块链来记录恋爱史,想必会非常精彩。但是,仍然是有后门的,程序员会知道如何利用机器时间或算力来作弊,以及数据上链的审核机制如何。比如,A和B先交易了,但是B抢先和C去登记了,那么登记的入口有没有做尽调的能力,甚至是否C伪造了B的证件去做登记以免阻挠A,在这笔“错误”的登记发生的期间,D看到了,并和C接洽了相关的业务,又做了一笔登记,这一系列无效交易如何回撤,都是现实中需要解决的场景性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仍需要结构性设计和落地场景下的经验处理。

价值传递:区块链带给商业领域的无穷想象源于它把基于算力的公平性和价值分配用在了网络构建中,也源于此催生了“代币”热潮。一个纯粹的乌托邦或一个纯粹的骗局都很难让海量知识阶层投身其中,但是带着理想主义愿景的新技术可以。具体做法就是把上述提到的各种数据参与方都纳入价值分配中,通过智能合约和通证(token)即时传递。传统互联网实现了数据共享,区块链号称将实现价值共享。但是这套价值系统的实现是伴随在通证经济系统中的,把投资人、消费者、治理者三种角色三位一体。而未来监管的细化将给通证经济模型多少空间,仍有待探讨。

机器信任:上文已经提到,区块链中有一个构件叫“智能合约”,把网络关系中的规则程序化,用代码写进机器交给机器去执行。在区块链行业中有一种设想,就是程序员会把律师和财务都替代掉,或者他们都需要学编程语言。如果这种模型被充分应用,机器人参与经济生活的空间将无限扩大,因此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就发生了握手。再来一个“但是”,纠纷仍然会存在,但是主要矛盾会从条款的措辞、律师的能力、财务的功底转移到代码的严谨性、算力的较量和黑客的攻防战。

那么,从产业角度如何结合区块链呢?我们挑几个典型行业来做一些“头脑风暴”吧。

人工智能(AI)行业

这个行业目前有几个方向的实践:硬件、软件、数据处理。具体技术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人脸、步态、无人驾驶等)、自然语言(语音、文本、翻译等)、数据挖掘(电商、广告、社交、气候、金融、安防等)、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等。

区块链可能提供几种接口:

一是数据的接口,AI需要海量数据提升机器效能和模型精准度。区块链通过分布式和价值传递可以鼓励普通用户参与数据贡献,恰当的加密性处理也能打消大众的疑虑。

二是机器语言的接口,上文提到区块链智能合约有望将一些契约和规则通过代码实现,帮助机器人更广泛进入社会网络,服务生活场景。

三是人机对话的接口,通过区块链直接采集数据和分发数据,可以提高生物信息输入和应用的效率。

四是想象力的接口,AI即将进入正面较量和商业竞争的阶段,第一阶段的竞争是基础配备和融资能力的竞争,第二阶段的竞争将是对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的服务差异化。到了这个阶段,技术集成和场景想象力将成为核心能力,区块链无疑是想象力的酶。

物联网行业

万物互联和价值上链也是绝配。

看过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的人应该印象深刻,铁路大王范德比尔构建的血脉枢纽——铁路,和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大战了几个回合,争夺财富分配权。如果说区块链是铁路,上面需要大量像石油一样的战略物资,或者多种核心物资。哪些物资可以数字化联结?哪些物资适合区块链的分布式登记交易和结算?哪些物资的价值可以耐得住区块链的成本消耗?这些是产业内需要研讨的问题。

比如无人售货系统是否可以基于区块链构建,库存管理是否可以通过记账节点自动同步到物流枢纽,用户是否可以通过通证在系统内流转和参与系统效能转化。

比如社群电商是否可以通过区块链实现供销系统一体化,源头供给可溯源,销售流转可追踪,到达端销售可激励。

比如工业产业链条是否可以搭建区块链结构,生产过程实现跨企业自动化,订单管理智能合约化,仓储物流通过RFID或其他技术手段设置关卡,通过机器人或固定设备自动上链。

艺术品行业

艺术品的收藏、拍卖、复刻、衍生品等环节的核心问题在于鉴别、追溯、定价和流转。通过区块链可以把买家、卖家、生产商、仓库等环节的信息同步和价值流转网络化实现,结合匿名处理、跨境结算、生物信息采集实现安全可信的产业网络,降低流转环节的风险。

娱乐行业

随着市场整肃的深化,明星网红和娱乐作品的数据造假、品效转化成为争议点。通过区块链构建艺人培养体系和粉丝群联结,由经纪公司、影视公司、演出公司、播出平台及相关协会等行业上下游形成记账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作品和艺人圈层化精准管理,便于娱乐作品和艺人价值的行业流通。

等等。

而当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各领域的顶尖企业都将投注相当的资源和资金挖掘结合点,留给草根的浅层创新创富机会已经不多。但是区块链的深度应用需要对技术的理解力,以及作业方式上的创新,这个方面仍然留给年轻团队一定的市场空间。让我们初步展望一下近期可落地的区块链场景:

首先是流传已久的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的数字货币DCEP。从历史形势来看,我们不太可能允许民间自行发行代币。但是数字货币领域与世界接轨如何实现呢?央行先行发行一种有官方信用背书的,以人民币(或人民币为主的一篮子货币)对标的数字货币不失为一种良策。通过和现有金融系统的对接,实现无限法偿性、匿名性和数字化交换。

除了在中国本土的落地,DCEP有望进入跨国结算系统,以加密货币形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新型互联网支付系统。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出海,以及美国和欧洲国家头部企业的推动,这些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铺设将以区块链结构和数字货币钱包的形式落地。继而,经贸、基建、金融等领域的支付结算逐渐数字货币化。

其次是国内大型企业的产业链构建。区块链的重要应用领域在于,通过联盟链重构产业链内部的协作和结算系统。例如,腾讯生态内部的决策机制可以联盟化,让生态伙伴参与记账,让生态通证跨业务流转,可以提高生态内上下游的合作紧密度。再如,阿里和京东的供应链生态,把账期、供应链金融、销售分账比结合起来。

再者政府信息平台的局部优化。考虑到政务信息的敏感度和壁垒性,区块链并非适用所有场景,部分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通过区块链提升自主和自助效率。其中,或许不乏有“伪区块链”嫌疑的“互联网+加密”“互联网+分布式存储式”的项目工程。

还有就是社群性的新经济结构的崛起。譬如建立在机器信用(智能合约)和价值传导(通证激励)基础上的社群经济,可能让一些圈层化和社区化的新零售业态出现,有机会出现类似“拼多多”或“云集”这样销售渠道创新的平台和模式。

至于在这股洪流中,哪些人获得了经济利益,哪些人蹭了热点或交了学费,还在于人性的博弈和市场的调节。

妄论:区块链监管一二三四

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监管,已经经过了两三年的探索,相信相关监管部门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和思考,本文试图做一些“超纲”的探讨。

其一,对ICO的严令管制是有意义的。领导人讲话后,网络上有人调侃说“一批骗子正跑步进场”。确实如此,机会主义者永远是对机会最敏感的,动作之快甚至可能超过在行业蛰伏多年的从业者。区块链过往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监管的必要性,

其二,通证是有必要的。2018年2月两会期间,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面对媒体曾经表态说区块链是好技术,但腾讯不考虑发币。到了2019年6月,脸书发布Libra白皮书后,马化腾在微信朋友圈点评说“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实际上,理解区块链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通证是和区块链紧密结合的一个要素,无法“阉割”。

其三,监管的关键在于通证的货币化和证券化。从美日韩等国的监管经验来看,区块链通证大规模货币化和证券化的乱象是可预见的,相比P2P将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世界范围的有效经验基本集中在几个切入点:

KYC和反洗钱。民众需要隐私,国家需要防范风险,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系统I/O和记账节点的信息处理。如果涉及交易场景的话,交易平台的实名制也会是一个争议点。

交易平台的牌照发放。是否允许交易场所的出现,是区块链行业的里程碑。如果短期内不允许,有可能出现类似过去企业上市采用的VIE架构方案,在境外实现“资本化”和通证流转。直到交易规则成熟,国内再有序开放,并以国有平台或发放牌照的方式介入监管。牌照方面,美国采取了中央和地方结合的形式,而我国金融领域也曾经采取多级资本市场进行部分要素市场的管理,但是从这些操作经验来看,除部分特区试点外,主要交易场所还是会中央集中化监管,特别是当区块链成为战略命题的背景下。

企业主体(或称项目方)的资产、资质和治理机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曾经提出STO的模型——Security Token作为通证和证券的融合产物,要求通证有实际资产对应。目前的消息来看,DCEP尚且要求银行准备金,我国的通证监管有可能要求一定的资产保证。目前国家信息中心已经介入了区块链企业的备案,如果未来涉及通证交易,证监会还是央行来监管值得关注。这个方向细化,有可能出现通证分类监管,类似Utility Token和Security Token。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分。如果不加约束,通证将混合积分、货币、股权、证券的多重角色,而监管也可能分拆介入。

征税。如果未来区块链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标准形态,那么纳入税收体系是难免的。问题是,它们的经济价值将通过传统货币、DECP来衡量还是各自的通证体系?蛮荒时代的区块链项目是通过“基金会”来管理的,权益分散,价值停留在链上,财务和股权反而成为虚设,只有进出这个“经济体”才需要兑换成法定货币。未来的区块链项目如何征税,将会伴随监管和场景的深化逐步显现。

第四,构建产业链中的专业服务机构。过去两年的行业乱象中,如果说“空气币”是区块链行业的害群之马,那么产业链上的参与方则是驱赶马群的灰犀牛。中国证券和基金行业经过将近30年的摸索,形成了诸多行业操守和从业规范,包括2003年启动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2008年增加基金销售人员从业考试要求、2012年成立基金业协会、2015年开始由基金业协会组织考试事宜。如果通证经济形态继续发展,市场上必须有在监管下专业机构作为辅导方和服务方,类似媒体、券商、承销、做市、律师、会计师等分工协作,互相制约。

区块链技术的落地需要和一定的用户平台、实体经济场景充分结合,一定时期内通证的应用还是局限于类积分的用途,而“数字货币”的监管短期内很难放开——试想,如果举国为DCEP做场景落地,或将诞生史无前例的超级区块链。至于未来在国际市场的博弈下,是否放开企业通证以及是否允许通证间的交易仍然值得关注。

新兴事物总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人们争先恐后,不见得看清了前方的路,只是唯恐一个不留神被甩出了时代的大潮。

区块链就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相信在国家战略的号召下,大家早晚要“上链”,区别只是价值链上的角色而已。希望此文给大家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和警示。无论出发早晚,都能顺利到达通往未来的驿站。

查看更多

关于作者: szhbsd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