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币圈新闻 是时候该给狂热的DeFi 泼泼冷水了(三)

是时候该给狂热的DeFi 泼泼冷水了(三)

(声明:本人所有原创文章目前均只发表在币乎内容平台,谢绝转载,若有网友在其他平台看到本人类似文章,请与我私下联系告知,谢谢!)

友情提示:亲爱的币友们,感谢您对我的支持!为了双方收益最大化,请最少阅读180s再点赞!

—————————————————————

显而易见,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高度依赖于流通性,本来在信息技术加持下,时空及信息交流上的限制及成本已然极大的减少,好比水量及势能巨大的水流会更快地汇聚成汪洋,形成一个流通而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本来就是、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

但实际上当下的金融系统依然在很多地方是严重割裂的,甚至时不时还要后退几大步,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人为刻意的“逆势而为”造成的,就好比在河段上修建的水坝、水库:小的例子就比如早年间各银行对支付宝转账额度的严格限制,大的例子如国际转账、结算体系便是典范。

(饱受诟病却又不得不用的SWFIT)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不一概而论评价这些层出不穷的关卡、大坝是否合理,但其对与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在中心化的结构中,第三方或者代理人角色是必然存在的,更重要的是这个第三方或者代理人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权力,但即便个人有选择的权利,但在条件所限或者选择有限下个人是几乎不可避免被迫让渡部分你不愿意让渡的权利,比方说大部分人是没有条件选择对其极其重要的国籍的。

这并不是说DeFi就完全不存在“代理问题”,毕竟现有条件下DeFi的“协议”依然是由平台按照一定范式主持拟定的,但不同的是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这些协议是公开透明且(原则上)无法单方面修改的,这使其在一定意义上更为接近纯粹的执行人,只(能)拥有你所赋予的权力且只(能)执行协议规定的操作,极大限制了代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额外私利的操作空间。

另一方面,公开透明的信息同样减少了平台、产品之间信息交流及流通的成本及障碍,不论主观意愿上还是客观条件下都有利于产品之间的流通。

前面说过,加密货币的诞生及发展是广义的DeFi第一阶段,在以比特币为先驱重新定义了(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性质的基础上,再以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平台为代表的功能补充下,在这些“地基”之上的金融类应用及产品足以实现一定的金融工具功能以及资产的定制能力,其丰富的可定义性形成其特有的可编程性,并以此构建出相对完整而充实的DeFi 体系。

基于加密货币价值流通以及程序算法的双重属性,在可流通和可编程的两方面特性作用下,DeFi更是可以将这些金融产品、服务、工具、资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组合,只要是同样的底层算法(如以太坊)、甚至仅仅是一个接口,就能轻易实现其可组合性,即所谓的“DeFi乐高”。

由此可见,前文末尾所说的DeFi.network社群总结的DeFi三大核心原则,其确实准确而精辟地为DeFi勾勒出了一个超前而美好的愿景,其中种种都是针砭CeFi存在的的难以克服的弊端:

互操作性和开源对于有着强烈的(和服务对象不同的)利益诉求的CeFi机构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其必须依靠树立各种壁垒、尤其是信息壁垒来保证自身的利益以及独立性;

可访问性以及足够的财务包容性在如今层层、处处割裂的金融及社会是不现实的,受制于最高的组织形态——国家之间的彼此割裂和时不时的冲突,如今连互联网也开始城墙林立,价值自由流通就更遥远了;

如今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已然成为大机构、组织牟利的重要手段,严厉监管之下依然造假频发,主动的财务透明有如空中楼阁。与此同时,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加上越来越复杂而盘根错节的社会活动及权责划分,也使得隐私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然,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

虽然说DeFi如今风头甚至盖过了仍需发展的基础“设施”比特币和以太坊、包括及其重要的以太坊2.0,并可以预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币圈的绝对焦点地位,但距离其“出圈”、乃至理想的状态,不论是这三方面中的哪一方面,显然还差得远。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充当工具的“智能合约”还是在诸多方面不比“人”好用,甚至可以说远不如“人”。

进一步来说,DeFi 连地基都打的还远远不够,仅仅如此程度的应用就已经需要付出价值不菲的Gas上的成本。

未完待续。

本集完,谢谢阅读。

—————————————————————

今天第一轮隐藏红包于12:06发放,红包提示:逗号。

关于作者: szhbsd

热门文章